2020-07-14 16:30:03
信息来源: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和油价断崖式下跌的双重影响,全球油气市场供需两侧均受到严重挤压,特别是一些资源国对部分项目提出限产要求,部分油井更是被迫关停,直接影响到公司年度产量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对如何将有限的产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油气生产是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发展的基石。中油国际公司在大力推进“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和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针对勘探开发业务提出“一降两升三个10%”的行动计划,即勘探井成功率提升10%、开发新井达标率提高10%和钻井成本降低10%。通过及时优化工作部署,经过前后方共同努力,目前提质增效措施已见到初步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中油国际公司上半年完成油气权益产量当量5009万吨,实现生产经营“双过半”,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均保持为正,单位桶油完全成本同比下降35.2%,公司应对低油价冲击的能力得到有效检验。
深化地质研究,夯实高质量发展资源基础
海外油气业务经过27年的跨越式高速发展,取得了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一亿吨的喜人成绩,但也面临着早期签署的一些勘探项目陆续到期或退出,海外勘探区块和勘探面积大幅减少等问题。特别是低油价下,勘探工作量大幅缩减,短期看能够使公司缓解现金流压力,可是也埋下了后劲发展不足的隐患。
中油国际公司通过专项调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勘探部署的规划研究,牢固树立“探井出油就是提质增效”的理念,提高部署效率,科学论证井位,提出力争在投资调减51%的情况下,使勘探井成功率提高10%,力争发现规模可采储量。在储量管理上,与项目公司和技术支持单位落实好“一项目一策”,做好“稳储维效”。
思路决定出路。中油国际公司积极转变勘探思路,将勘探工作适当集中在中方主导作业的战略接替区带。通过强化统一管理、集中决策的运行机制,高效组织技术支持单位和项目公司开展钻井和试油地质设计论证,在探井数量大幅下降的形势下,组织好每一口探井的部署实施,立足规模发现、积极培育亮点。
Kapok E2和Kapok 4井是乍得多塞欧盆地今年落实亿吨级含油构造带钻探的重要探井,中油国际公司勘探部与项目公司及技术支持单位及时跟踪钻井动态,在确保完成地质设计目的前提下及时提前完钻,两口探井分别节约钻井进尺270米和225米。
同时,公司积极推动重点项目重点评价井的高效实施。巴西布兹奥斯项目是2019年底获取的重点深水项目,3月30日顺利完成项目产品分成合同的签署,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影响。项目今年计划组织实施7口勘探评价井,5月11日第一口探井Franco SE井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仅7天后Buz-40D探井再获重大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油田东南部、中南部储量规模,为下一步油田整体开发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关键信息。
随着海外勘探计划由油价每桶65美元调整至每桶38美元,各项勘探工作量也相应调减。中油国际公司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在勘探工作量和投资压缩的前提下维持年度新增可采储量指标不变。
同时,公司提出以油气规模发现和战略领域接替为主要目标,高度重视风险勘探和战略接替、以效益为准绳精准开展滚动勘探,寻求规模优质的油气资源,力争取得1至2项规模发现,确保超额完成新增权益可采储量的年度目标,夯实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
整体优化部署,提升开发水平和开发效益
目前,70%的海外砂岩油田开发项目已经步入开发中后期,主力油田含水上升快,油井产能大幅度降低。随着中亚地区老项目、老区块逐渐到期,新项目接替不足,海外油气稳产及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海外油气开发业务将强化开发方案全周期管理、深入开展开发策略研究和整体上进行优化部署作为提质增效工作的重点,提出力争新井达标率和措施有效率提高10%以上的目标,力争在开发工作量调减约17%的情况下,强化整体优化部署,持续开展开源节流和降本增效,全力实现全年1亿吨产量目标。
强化开发方案全周期管理,就是从源头做好提质增效。中油国际公司强化开发方案“编制—审查—实施—调整”全过程、全周期闭环管理,提升海外油气田开发水平和开发效益。1至6月份组织了16个油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的地质油藏审查,从源头贯彻低成本战略思路,优化开发部署,合理把控投资,确保方案指标的合理性和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的落实。
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项目,公司已启动8个项目开发策略优化研究,重点开展配套开发技术攻关试验。其中,哈法亚项目Sadi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试验取得突破,第一口水平井加砂压裂试验获得成功,自喷日产油1500桶。艾哈代布项目下步层系精细化注水见到初步成效,压力回升5%左右。乍得上游项目继续开展分层注水工作,油藏压力递减趋势得到控制,部分油藏压力有所回升,一期主力油田压力保持水平提高5至10%。
突出精细管理、推进低成本发展,是低油价下海外油气业务降本增效、危中求机的必由之路。海外油气开发业务从整体上进行优化部署,以合同类型及经济评价结果为基础,根据不同油价,按照“一合同一策”和“一项目一策”制定了差异化的开发生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合理优化了开发工作部署和项目上产节奏,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立足不同合同模式特点和自身实际,中油国际公司灵活调减新井钻井工作量,做到有保有压。经过与海外43个在产项目对接,在对应不同油价情形下,预计可分别调减开发井130至340余口,占年度新井钻井计划的10%至30%左右。
同时,按照不同合同模式优化措施井工作量。对中东地区项目,要求项目按计划完成或争取增加措施工作量,确保完成产量任务。对中亚、非洲和美洲地区老油田,要求按生产措施的效果排队,优选增产效果好的措施优先实施,同时大力推广稳油控水新技术,加强“小投入、快见效”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措施有效率。非洲地区西非公司应用自适用调流控水技术5井次,降水增油效果显著;中亚地区PK项目和曼格什套项目优化调整全年措施结构和工作量,措施有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对低油价下效益差的项目,综合考虑经济评价,要求及时关停低产和低效区块,控减无效低效产能,中东地区和尼罗河地区下属的两个项目分别陆续关停低产低效油井140口和10余口。
井不在多而在于精。针对西非地区乍得上游和尼日尔上游项目投资大,中油国际公司采取动态滚动优化新井节奏,重点钻探评价井和关键开发井,推迟或取消对2020年产量贡献小的井位。乍得上游项目优化后调减42口井,尼日尔项目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原则经多轮次优化后调减69口井,已投产新井达标率分别为94%和100%。
强化商务管理,努力打造低成本发展优势
能否通过低油价大考,不仅考验各海外企业的应变能力、抗压意志,更考验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和成本水平。中油国际公司通过优化商务和技术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强化钻井提速提效工作,不断提高产量和降低作业成本,力争使钻井成本降低10%。
强化商务管理工作,通过合同复议降低钻井费用。莫桑比克项目通过开展钻机合同复议,将等停期间的钻机日费下降了近70%。乍得项目积极与钻、修井作业相关承包商开展合同复议,在合同中补充了钻修井阶梯服务费率,在低油价时期可以进一步降低钻井成本。
持续推动方案、工艺优化,不断降低作业费用。中东地区一项目通过优化转泵作业井数、关停低效井、取消气举井测压作业等措施,预计全年可节约支出约1540万美元。类似该项目通过优化措施工作量,强化生产运维管理,节约非关键性工作和支出的海外油气业务项目不在少数。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阿克纠宾项目积极开展废旧井下工具维修再利用工作。目前,共完成维修永久可钻式封隔器等井下作业工具7套,节约工具成本约4万美元。尼日尔项目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对井场的废旧套管进行统计回收,对丝扣磕碰受损套管进行修理,累计修复30根,节约成本1.5万美元;同时利用废旧套管加工成短套管,累计加工短套管52根,节约成本1.2万美元。
高度重视技术管理,强化钻井提速提效工作。中油国际公司以中方作业者项目为抓手,细化各井段工程措施,大力推进强化参数钻井、全井段复合钻井技术应用,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完井投资。乍得项目以平台批钻井、全井段复合钻井实现钻井提速,有效降低了钻井投资。哈法亚项目推广随钻旋转导向工具在水平开发井中的应用,针对井漏复杂精准施策,同比定向井施工,台月钻速提高了25.6%。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前,海外油气生产正处于黄金季节,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仍将以“一降两升三个10%”为目标,持续推动提质增效工作常态化,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奠定坚实基础,为海外油气业务优质高效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崔茉 徐锋 供稿)